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周小英 饒輝)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12月21日上午,婁底市婁星區法院聯合區檢察院、區農業局、婁底市生態環境局直屬分局、婁星區大科街道辦事處、經開區大埠橋街道辦事處、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婁底市環保志愿者協會等7家單位共同舉辦司法性公益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顒佑蓨湫菂^法院分管法庭工作的院領導主持,系婁星區首次開展且參與單位最多的司法性公益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
活動的開展源于婁星區法院前不久剛剛審理完畢的兩個案件:2022年5月份,楊某某、彭某某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婁星區檢察院向婁星區法院提起公訴,并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向婁星區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022年8月份,經婁星區法院主持調解,公益訴訟起訴人與被告楊某某、彭某某分別達成了由被告楊某某購買價值為19880元、被告彭某某購買價值為35080元符合放生要求的魚苗等條件的調解協議。2022年10月份,經婁星區法院依法審理,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楊某某和彭某某管制六個月,依法沒收其電捕魚工具。
活動現場,一桶桶的小魚苗被放流到漣水河中,這些魚苗將在這里安家落戶,回歸自然水域,以此進行替代性修復,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漁業水域生態環境。
整個活動共放流鰱魚、草魚、青魚等魚苗2267.8斤(一噸多重),總價值為54960元,皆為適合湘江流域生長、繁殖且符合環保生態要求的魚種。
為切實履行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神圣職責,經省高院批復同意,婁星區法院在2019年掛牌成立了湘中環境資源法庭,跨區域集中管轄婁底、株洲、湘潭三地區涉環境資源案件。2022年以來,湘中環境資源法庭共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8件,在審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案件中,高度重視“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在加大依法打擊力度的同時,更加重視恢復性司法理念的運用,督促被告人采取具體措施彌補對環境資源造成的破壞,使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及時有效修復,實現懲治犯罪與保護生態雙贏,形成對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強有力震懾,并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共建生態文明。
下一步,婁星區法院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區委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法院的精心指導下,充分發揮審判職能,進一步加強與各單位的溝通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守護好美麗婁底的藍天、碧水、凈土,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婁底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審:李林俊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王彩英
來源:湖南法治報